国立中央大学西迁,是我国抗战时期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。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国立中央大学师生坚定信念,千里跋涉,西迁至重庆,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。在这段历史中,有五处重要历史遗址见证了国立中央大学西迁的艰辛历程。

第一处遗址是南京中央大学旧址。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南京中央大学被迫西迁。这里曾是国立中央大学所在地,校园内建筑古朴典雅,绿树成荫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,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。

第二处遗址是武汉临时大学。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途中,曾在武汉设立临时大学,继续开展教学工作。这里见证了国立中央大学在抗战时期的坚韧不拔,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
第三处遗址是长沙临时大学。由于武汉形势吃紧,国立中央大学再次西迁,抵达长沙。在这里,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,坚持教学,为我国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。

第四处遗址是重庆沙坪坝。1938年,国立中央大学最终迁至重庆沙坪坝。在这里,师生们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,为我国抗战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。如今,沙坪坝已成为重庆市区的一部分,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已改为重庆大学。

第五处遗址是重庆歌乐山。在抗战时期,国立中央大学部分师生曾在歌乐山开展教学活动。这里环境优美,风景如画,曾是国立中央大学师生们心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这五处重要历史遗址,见证了国立中央大学西迁的艰辛历程。在抗战时期,国立中央大学师生们秉持“教育报国”的信念,千里跋涉,为我国抗战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。如今,这些遗址已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